從小喜歡精制棉,立志要愛一輩子。湖北金漢江精制棉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航旭,放棄海外發展的機會,丟掉開發房地產的機遇,一門心思做好精制棉。如今,金漢江公司成為我國精制棉行業的引領者,使中國成為承接國際纖維素產業轉移的目的地和全球精制棉制造大國。
一門心思做好一件事。唯其一心一意,心無旁騖,才能獨樹一幟,引領時代。34歲的周航旭就是這樣守正出奇,創造了我國精制棉行業發展的奇跡,一些成果載入世界精制棉纖維素技術創新的史冊。
2007年,周航旭在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留學,不少同學看中發達國家的環境和條件,勸他留在海外發展,但他依然回到父親創業的金漢江公司。他說,父親從事精制棉生產經營30多年,聚焦精制棉這一個產品深耕細作,金漢江一步一步成長為國內行業龍頭企業。耳濡目染,做好精制棉是他兒時的夢想。
2011年,周航旭擔任金漢江公司總經理。地處鐘祥城區黃金地段的老廠區有200畝地,轉型開發房地產便可“一夜暴富”。是轉型還是堅守,周航旭聽從內心的召喚:金漢江公司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家企業,代表的是國家精制棉產業,絕不能為一己之利毀掉中國的民族工業。
2016年,金漢江公司實施退城進園、整體搬遷,在鐘祥經濟開發區南湖新區投資近3億元建設金漢江新材料產業園。一期4.5萬噸高性能精制棉纖維素項目于2017年7月竣工投產。美國亞什蘭公司全球供應基地質量審核經理M.J.Ravi在公司進行合格供方審核認證后,感慨道“:這是我見到的全球精制棉行業的最偉大的工廠!
點贊的力量,來自周航旭及其伙伴的“探路”與“匠心”。周航旭說,正是用一門心思做好精制棉的“匠心”,敲開了我國精制棉在食品、日化、醫藥、電子、塑料、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的應用大門。金漢江先后五次改寫國家標準,七次被納入國家技術創新計劃、國家重點火炬計劃,三次納入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三次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成為全國同行業第一家成功嫁接改造傳統產業的示范企業。
2016 年 10 月,在周航旭主導下,金漢江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樊明武牽手,共建了國內同行業首家精制棉纖維素院士工作站;將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武漢工程大學三所高校的三個研發團隊集聚在精制棉纖維素領域,完成了近20個項目的研究。企業首次運用回旋加速技術、輻照技術,使精制棉纖維素在生產品質、工藝技術、產業衍生上實現了重大突破。
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更容易成為強者。周航旭說,精制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就是實現由資源消耗向資源循環轉變、由高耗水向低排放發展,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源、實現節能環保的最理想效果。金漢江公司通過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精制棉清潔生產工藝、干法蒸煮輸送技術、除雜集成系統等專利技術,成功地解決了蒸煮黑液和高耗水的行業發展瓶頸,每年節水150萬噸、節堿3000噸,減排COD75噸,減排效益近900萬元,成為全國精制棉行業第一家生態、綠色、環保型企業。2018年,金漢江公司生產精制棉3.5萬噸,國內市場份額達到16%;高端產品國內市場份額達到60%以上,使中國成為承接國際纖維素產業轉移目的地和全球精制棉制造大國。
專注精制棉,做好精制棉,周航旭憑著堅持堅守,贏得了未來。
(荊門日報2019年2月12日第一版)